欣悦湖街道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方案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切实做好我街道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,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“珍爱生命,安全第一”的意识,培养学生防溺水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,结合我街道实际,特制定本行动方案:
一、总体要求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践行"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"理念,坚持预防为主、源头治理,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,尽职履责、失职追责,全面履行教育、管理、监护责任,建立健全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预防溺水事故工作体系,构筑安全防护防线,最大限度减少青少年溺水事故发生。
二、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
(一)全面开展防溺水“一堂课”
1.进学校“一堂课”。联合公安机关派出所民警,深入中小学校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讲授防溺水安全教育课,增强学生和家长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。课程内容包括观摩宣传警示片,讲授防溺水安全常识、自救技能和救生常识;授课时间利用学生课余和学校家长会时间;授课对象要实现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全覆盖。警示宣传片、课程视频及授课模板由公安机关提供并使用。
2.重点区域“一堂课”。组织社区工作人员、志愿者和社会救援组织等,前往临近江河、湖泊、水塘、水库等水域的村(社区)等重点区域,以留守儿童、外来务工子女、单亲家庭子女为重点对象,开展重点区域防溺水宣传教育“一堂课”,采取播放宣传警示片,悬挂、张贴宣传标语、发放宣传手册(单),讲授防溺水安全知识等方式开展,提升学生、家长和群众防溺水安全意识,督促家长履行好安全监管职责。
3.媒体宣传“一堂课”。
(1)主流媒体“一堂课”。宣传线通过广播、网站、电子屏等主流媒体,通过开设专栏、播放公益宣传片、教育警示片、专题报道等方式,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、救生技能,宣传报道各村(社区)开展专项行动的经验做法。
(2)自媒体“一堂课”。街道会同学校组织班主任在家长群、朋友圈,推送防溺水宣传视频、图文;同时街道干部、社区干部,在工作群中推送防溺水宣传视频、图文,广泛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,提升学生、家长和全社会防溺水安全意识,加强日常监管和防范。
(二)推广完善防溺水“四个一”设施建设。
组织发动街道干部、社区干部、网格员等对辖区内水域安全隐患和防溺水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,摸清已建成的防溺水“四个一”设施(即:一块警示牌、一个救生圈、一根安全绳、一对毛竹竿)缺失、损坏情况,及时维护修缮,补齐救援设施;根据水域实际,进一步摸排重点危险水域点位并开展防溺水“四个一”设施建设。
(三) 多措并举开展游泳教育普及“水花行动”。
联合区教体局,加强与辖区学校、游泳馆的沟通,通过开设公益游泳课程,覆盖中小学生群体,采取政府补贴降低参与门槛,联合企业赞助为困难家庭子女提供免费培训名额。组建专业教练与志愿者队伍,利用暑期在小区泳池或公共水域设置临时教学点,配备安全员和浮具,确保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的安全,同时通过电子屏、宣传栏普及“学会游泳、预防溺水”理念,形成长效化全民游泳推广体系。
(四)建立完善防范救援机制。
1.建立巡查守护机制。组织街道干部、巡查员、社区干部、网格员和志愿者、“五老”(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模范、老教师、老退役军人)等治安积极分子组建防溺水宣传巡防队,充分发挥防溺水巡防员作用,建立巡查机制,在节假日、周末和暑期等中小学生易下水时段,加强重点危险水域巡查值守,及时劝阻警告擅自下水的中小学生。
2.建立重点对象监护机制。街道、村(社区)和学校联合行动,对辖区内的重点对象(单亲、留守、近水等)进行全面摸排,详细登记重点对象的基本信息,建立重点对象信息台账,对留守儿童、单亲等缺乏监护的中小学生,在社区干部,邻里乡亲或治安积极分子中指定、落实预防溺水监护人,加强日常监护工作。村(社区)进行网格化管理,实施每日问询制度,网格员每天通过电话与重点对象或其监护人取得联系,询问学生的行踪和安全状况,叮嘱其不要私自下水游泳,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护,对于电话无法联系到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对象,网格员要及时上门走访,了解实际情况,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。
三、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
1、如果青少年儿童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,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,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,同时要报告学校和当地村(社区)委会或主管单位。
2、学校、社区(村)或部门单位接到少年儿童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,组织救援,并立即向欣悦湖街道办事处报告。
3、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,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,尽快救醒溺水者,减少伤亡程度。
4、第一时间通知溺水少年儿童家长。
5、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。
6、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,各地必须马上如实地向欣悦湖街道办事处报告,街道办事处会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,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。
四、工作要求
(一)高度重视,认真组织。各社区(村)及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预防溺水事故工作的必要性、紧迫性,切实增强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感、紧迫感,迅速行动起来,强化工作措施,建立健全有关部门间联合检查、信息传递等工作机制,推动预防溺水工作扎实有效开展。
(二)强化措施,加强督查。各社区(村)及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督导检查,确保机制健全、任务明确、措施到位。要健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,细化工作措施,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工作,建立隐患排查台账,对发现的各类隐患逐一进行整改,确保警示标识、隐患整改、监管监控全覆盖。
(三) 加强协作,强化责任。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,齐抓共管,分工协作,全面排查安全隐患,及时解决突出问题,形成党政领导、部门联动、依法监管、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。要按照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和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的原则,建立健全预防溺水事故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,形成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。各社区(村)及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工作要求,切实落实管理责任,加强信息报送,不得有情不报和缓报。凡因工作不到位、责任不落实、措施不得力而引发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,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。